金汐奖明日之星周安彬:Design in Canton,本土的就是未来的!

发布时间:2022-08-23 来源:金汐奖

编者荐语:

特此分享 FurnitureToday 今日家居与2021金汐奖明日之星获得者、得闲设计品牌主理人周安彬的深度对话,和大家一同体会受原创情怀滋养的本土设计的魅力,重拾本土设计信心。



编者按:
周安彬,「得闲Dak Haan」品牌主理人,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家具专业。曾获2021年德国红点设计奖、2021年金汐奖年度明日之星奖、2020年中国家具行业金点奖组委会年度金奖等奖项。

与安彬老师见面之前,就曾听闻他的“斜杠”人生:作为奖项“收割机”的设计新秀,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后,先是到工厂车间钻研材料工艺,后又到家具卖场当一线店员,深入到行业终端摸索研究。


对于很多抱有设计理想的设计师来说,这些工作似乎是一种格调上的“降级”。为何选择以车间作为职业的起点?执意坚持的家具设计,到底蕴藏着哪些美学的意趣与精神的内涵?


在与周安彬老师的交流过程中,答案逐渐变得明晰起来。


与很多90后一样,安彬老师对时尚潮流与国际话题津津乐道,同时也对本土文化怀着强烈的热忱与认同感。


他认为,“Design in Canton”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与追求,是从本土文化中提炼出具有生活痕迹与时代记忆的元素,以现代化的表现手法重新演绎,打造出富有文化共鸣与归属感的空间。


这是“家”,更是我们每个人的“根”。




在广州,无论大街小巷、人前人后,“得闲”这个词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。

它是本地人的口头禅,意为“得空,等有空闲时间”,后面总会接上想做却被久久搁置的计划,以表宽慰,也会出现在寒暄中,含有“下次再见”的好意。


以此为灵感,周安彬创立了「得闲 Dak Haan」品牌。在他的理解中,「得闲」是生活的理想态,而“家具”是生活的载体,如何把“得闲”的生活哲学化作可触可感的空间语言,这是周安彬与「得闲 Dak Haan」一直在思考且尝试的事情。

采访过程中,安彬一直强调“本土文化”的重要性,它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力,构筑了我们的认知与行为,而不同的认知与行为,又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的生活。

我们很少去审视身边器物的文化底蕴,因为在此之前,我们早已习惯了它们的存在。本期《FurnitureToay今日家居》“设计说”栏目,有幸与安彬老师一起,探讨家具设计与本土文化之间,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

1

家具设计:大脑和手,一个不能少

FurnitureToday今日家居:作为美院的家具专业高材生,为什么毕业后选择去工厂车间工作?好像您会特别重视生产过程?

周安彬:现在回头看大学时代的选择,其实是很多机缘巧合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
那时候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还不甚清晰,只想专心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,做出满意的设计作品。意外的是,在这个过程中,我逐渐发现了家具设计的乐趣所在,也接收到了很多外界的赞赏与肯定,这些正反馈塑造了我的信心,成为我进入家具行业的源动力。

在工厂工作的经历可以追溯到2012年,那一年我为了完成毕业设计,在一家以竹为制作原料的家具工厂里呆了2个月。第一周的任务主要是观察车间师傅如何操作设备,并熟悉不同设备的操作规范。

通过亲身体验,我渐渐了解到不同工艺与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,并将它们应用到我的毕业设计上。在反复地调整——测试——调整之后,我的作品终于成型。最后的成品与设计初稿相比,已经迥然不同,刚开始的设想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,能落到实处的细节很少。在实际制作中,我不得不不断地审视、调整我的设计方案。

当年我的毕业作品在广美毕业展上展出,获得了不错的反响,也算是一次小成功。在我看来,设计不是一件纯脑力活,它需要设计师用手去思考、深入产品的制作过程,在实操中反推设计的合理性并寻找解决方案。



FurnitureToday今日家居:工厂和卖场的工作经历对您日后的设计工作有什么助益?

周安彬:毕业之后,我用一年时间在工厂车间工作,还用一年时间在家居卖场担当一线终端员工。这些历经给我的设计工作带来的增益,首先体现在效率层面。于熟悉工艺流程,我在设计阶段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避免很多生产问题的出现,减少修改调整的工作量。

其次,不同岗位的工作给我带来了不同的视角,让我可以站在设计、销售和生产三个维度去思考问题,这对我理解和把握市场态势十分有用

FurnitureToday今日家居:设计界一直有一个悖论:获奖的设计往往不是很受市场欢迎,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?

周安彬:“获奖”和“市场”并不矛盾,但兼具起来有难度。我现在也在尝试兼顾两者的平衡,例如我和其他品牌合作设计的家具产品在2019年获得了德国红点奖,现在已经批量生产上架贩售。

所以“获奖”和“市场”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必然关系,这主要考验设计师的个人实力与价值选择。而且,设计领域内的国际奖项也在调整自己的评判标准,例如更倾向自然环保、老年关怀等议题,以更贴近大众生活与社会需求。



2
原创设计:坚持“基本款”,做深做精

FurnitureToday今日家居:您如何看待当下国内原创设计的发展现状?

周安彬:目前的市场环境比较浮躁焦虑,大家都专注于赚“快钱”,产品的生命周期十分短暂,大多数人都以快销思维对待产品设计,甚少人愿意沉淀下来做品牌运营。

但消费者的审美是在不断提高的,现在媒体行业十分发达,信息的更新速度异常迅速,国外一旦出现了新的设计,国内消费者也可以第一时间获知。在浏览了大量国外设计作品后,消费者也开始重视国内产品的视觉设计。


这时,如果国内市场依旧深陷在初级的价格战里,企业和品牌无疑是远远落后于消费者的——这对于原创品牌来说是一个机遇。


复制粘贴的山寨产品在丢失了竞争力之后,企业和品牌将开始在设计上布局发力,这时候,设计将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回归到行业。品牌只有不断增强设计实力才能构筑其自己的竞争壁垒,形成自己的产品基因,在泥沙俱下的市场环境中站稳阵脚。


FurnitureToday今日家居:即便在今天,原创家具依旧面临着许多问题,如知识产权的保护、价格不够亲民等。您觉得国内的原创家具如何在未来突出重围?

周安彬:当下家具消费市场被不同的需求所瓜分着,无论是大众品牌还是小众品牌都难以用已有产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。

面对多样化的市场环境,原创家具品牌需要坚守自己的目标阵地,精准识别自己的目标受众,从满足基础用途的“基本款”产品出发,垂直深耕,做深做精,填补一线品牌的市场空白,把平均60分的细分市场提升至更高水平,以“设计”驱动行业竞争,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。


FurnitureToday今日家居:从您的观察看,今天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家具产品,和年轻人的需求之间还差哪些东西?

周安彬:不同时期的年轻人对“实用”有着不同的理解。

对于现在、甚至是未来的年轻人来说,款式、设计和产品背后的故事,将会成为他们选择、认同一款产品的主要因素,这种变化主要受到当下价值观、消费观和审美观念的影响。

过去我们评价一件家具,主要强调它的材料或者外在价值,例如红木家具和轻奢家具,前者宣传保值,后者突出贵气。而现在,用户会更倾向于选择一个自由、有归属感、符合自身品味的空间,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,直接导致了消费内容的差异化。


其次是消费观,我们父辈那一代人消费时主要着眼于产品的功能、材质等方面。但现在的年轻用户更在意消费带来体验,例如购物时的心情、是否值得分享等。


相比过去的“实用主义”,现在的用户更倾向于为情绪、设计和审美买单。在他们眼中,“实用”更多地代表着精神上的满足。


最后是审美观。审美趋势是流动的,不同的时期会流行不同的审美观念,现在的年轻用户是敏锐且敏感的,他们可以迅速觉察到审美的变化。


所以虽然家具作为一种耐消品,近年来在设计上也开始快速地变化起来,而原创家具品牌因为体量较小,可以更早地捕捉到这些审美趋势的变化。


FurnitureToday今日家居:在您和团队做产品设计的过程中,要平衡哪些问题?比较难的是什么?

周安彬:主要是平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问题。

其实不同企业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,就是它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这是一个品牌规划层面的问题。

企业需要梳理自己的商业目标、锚定自己的产品受众,才能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商业效用的战略方针,为后续的产品策略、商业策略提供方向指引。

解决了最核心的战略问题后,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迎刃而解了,但如何平衡或取舍产品设计、生产、销售和用户之间的关系,十分考验一个团队的专业度。所谓的“好设计”,在我眼中的标准是,它可以同时兼顾多方面的需求,同时在某些方面做到出类拔萃。



3

本土设计:以文化自信赢得国际认可

FurnitureToday今日家居:产品设计是一件很看结果又很难有短期收益的事情,当大多数人都选择逃离的时候,您为什么要坚持做产品设计?

周安彬:其实除了家具设计以外,我也在从事室内设计。

在国内,室内设计的收益会普遍比家具设计高。我之所以坚持做家具设计,主要是我认为家具设计不应该如此“底层”。

在国外,由于家具设计行业的体系比较完整,设计师一旦做出畅销、经典的作品就可以一直拿到提成收益,相反,室内设计的收益很短,属于“手停口停”的劳累活。


而且国外家具品牌的寿命比较长,一件家具可以在市场畅销五六十年。如果一名设计师能拥有好几款叫好又叫座的代表作,基本上可以提前退休了。


这时候的设计师,不再需要围着生计问题打转,可以以一种零压、放松的“得闲”状态,持续输出好的设计作品,让整个行业朝着良性循环发展。我希望国内市场也可以提供这样的设计环境,让设计成为一种软实力,这也是「得闲 Dak Haan」名字的来源之一。


“得闲”是设计师的理想状态,相比为了收益而设计的状态更符合家具设计的本质。我希望未来的家具设计,也可以在这种“得闲”的环境下开展和进行。


这种“得”是建立在提成收入的机制之上,现在我正跟灯饰品牌合作,在合作过程中,我们实验性地采用了提成机制,希望这种模式可以在行业内推广出去,这也是我坚持做家具设计的重要原因。


FurnitureToday今日家居: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设计理念,您个人比较偏好哪些设计风格?

周安彬:在设计过程中,我会根据不同目标人群的喜好而设计出不同风格的作品,从广义上看,我的作品主要以现代、当代风格为主,再根据具体需求融入北欧、东方等元素。

作为一名90后,我在成长过程中主要受到现代主义教育的影响,对于国际上风行的某些设计风格虽然有所了解,但没有深刻地体验、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底蕴,在这种情形下,我们所模仿设计出来的作品是缺少一些灵魂的。


因此,在为「得闲 Dak Haan」做产品设计的时候,我会有所取舍。


我希望「得闲 Dak Haan」的产品能给人以轻松、休闲的感觉,它们灵活、百搭、适配性高,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不同个性的空间中。


在我看来,“极简”是当下的主流风格,“极简”再往前发展,就是混搭体系下的极简的感觉。之所以是“极简的感觉”,是因为它比“极简”的内容更丰富。


在一个极简空间内,家具可以有不同风格的搭配,例如自然材料、雕塑感、潮玩等元素。如果说以前的“极简”是一张白纸,将来的“极简”就是在白纸的基础上点缀内容。


FurnitureToday今日家居:“得闲”代表什么?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?

周安彬:得闲”在字面上是“有空”的意思。

每次提起这个词语,我内心就有这么一个画面:一个人身居一个全然放松的空间里,他可以抽出时间养一些小植物,看看鱼拖着飘逸的尾鳍游来游去。这是一个很有生活感的画面,也是“得闲”在我内心的写照。

在我的理解中,“得闲”的含义并不仅仅停留在时间的维度,更重要的是代表一种心态,一种闲然自得的状态。“得闲”的生活哲学是摈弃一切繁复,注重内心与身体的放松,让生活回归“得闲”。


这个名字寄予了我对生活的向往,还有对行业未来的期待,希望天生“劳碌命”的设计师们,可以找到并保持着一种最佳状态,持续做出理想的设计作品。


FurnitureToday今日家居:「得闲 Dak Haan」的产品《玲珑架》、《晓园》都来源于生活环境。您是如何观察生活,发现可以为设计所用的元素?

周安彬:每个人在生活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对环境和人事物的感受,这些感受不一定带有很强烈的印记,相反,它们往往是潜移默化、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。

比如说90年代的椅子,我们很少主动回想起它们的模样,但一旦眼前出现了某些元素,我们就会想起那些标志性的椅子,还有它们所散发出来的烟火气。

我坚持从生活环境出发是为了营造这种熟悉感。我会提取生活中那些平实却又无所不在的元素并应用到设计中。熟悉可以带来亲切感,一件物品、一个人,只要能给我们带来熟悉感,我们就不会去排斥他。

在家具设计来说,“熟悉感”很重要,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家充满着冰冷的、陌生的元素。消费者只有感受到生活的痕迹感,才会对一个空间产生归属感,进而产生“家”的感觉。


FurnitureToday今日家居:「得闲 Dak Haan」是一个立足本土文化的原创品牌。为什么坚持“本土设计”?什么样的设计是“本土设计”?

周安彬:我坚信本土就是未来。

在过去,我曾专注于西方的大师作品,那些作品的背后是非常纯粹的西方思维。后来我发现,它们的背后,其实是有自己一套系统的,这套系统经历过传承、发展、演变,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价值体系,这个体系实质上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。

当然,它们所呈现出来的设计方法和思想具有很大的参考学习价值,但其来源和背后的文化内涵,对于我们来说是全然陌生的,我们只是一直在模仿而已。

如果在未来,中国家具能在米兰家具展上占一席位,那必定是本土文化的功劳。单纯地挪用别人的文化参加别人的展览,中国家具是难以被国际认可的。

在国内经济迅猛发展、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的背景下,民族自信回归只是时间问题,国人将把更多视线投射到本土上,这并不代表我们脱离了国际化,而是我们有信心认为:本土的就是国际的。

广州是一座生活气息十分浓厚的城市,它既有摩登现代的一面,也有市井朴实的一面。我们身居这个复杂多样的城市里,每天在万花筒一样的生活中穿行而过,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,“得闲”的生活哲学也来源于此。

「得闲 Dak Haan」源自粤语“得闲”,我们根植于广州本土文化提出“广州设计”的概念,希望可以唤起大众的城市自信与文化自信。

每个区域都有它独特的力量,只是在当下,这股力量还比较分散,所以我提出了“Design in Canton”的概念,重视且重拾本土设计信心,让本土设计登上更广阔的舞台。